症狀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狀

在1970年代早期 , ADHD 從過動 (hyperkinesis, 源自拉丁文的superactive) 被改稱過動 (hyperactivity) . 在1980 年代 , DSM-III 稱呼此症狀為注意力缺陷疾患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或 ADD) , 此疾患可以診斷伴隨或不伴隨過動 . 這個定義被創造來強調不專心或注意力缺陷的重要性 , 此狀況經常但不總是伴隨有過動 . DSM-III 的修訂版 , DSM-III-S 在1987 年發表 , 回到強調把過動包括在診斷內 , 正式名稱為ADHD. 在DSM-IV 出版時, ADHD 的名稱仍然沿用, 但是在這個分類之下有不同的點型 , 包括注意力不足和過動/衝動兩者的症狀 , 表示有一些人只有其中一種行態較為主要 ( 至少在過去六個月) . 在國際疾病分類系統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主要在其他西方國家使用) 使用 ”過動症” (Hyperkinetic Disorder) 這個名稱 , 但診斷標準和 ADHD/合併型 (combined type) 是一樣的.

醫學界目前對ADHD的成因尚無定論 . 就生物精神醫學的發展及醫學在基因研究方面的迅速進展 , 對於造成ADHD的原因 , 科學家提出了以下的看法 :

傳統上,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Dopamine) 的製造減少被認為和ADHD有關,近年來由於醫學在基因研究方面的進展迅速,對於造成ADHD的原因,科學家也提出了可能跟中樞神經負責多巴胺系統 (dopaminergic system)的基因調控有關的理論 . 如Cook等學者在1995年提出dopamine transporter gene與ADHD有關係;LaHoste等學者在1996年也提出負責D4 dopamine receptor 的基因調控與ADHD有顯著的影響 . 而影像學的進步 , 也在腦部中發現了一些與ADHD有關的線索 . 從腦部核磁共振影像 (MRI)上發現 , ADHD的孩童腦中的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 , 基底核(basal ganglia) 及右大腦半球前上方白質 (right hemisphere anterior-superior white matter) 較正常孩童小;右大腦半球的前額葉皮質區 (prefrontal cortex) 和以尾狀核 (caudate) 為主的basal ganglia 對抑制反應的控制也被研究出和ADHD相關 .最近 , 研究學者更利用更新的影像診斷學利器—功能性磁振造影系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檢查發現 , ADHD病人腦中的額葉皮質紋狀體區(frontal-striatal region) 的活動比正常人低下 , 而ADHD病人尾狀核 (caudate) 位的血流量也比正常人低 . 因為我們腦部的前額葉皮質 (prefrontal cortex) 是負責抑制訊息的中樞 , 而basal ganglia則負責將命令轉化為行動 , 因此當這些部位的功能活動有問題時 , 便不能好好處理一些需要「抑制」的情況 , 便出現了「過動」的情形 . 而ADHD可能的成因 , 包括某些基因異常 , 腦部的傷害 , 毒物 , 腦神經疾病(腦瘤 , 癲癇 , 神經退化性疾病 , 水腦)社會環境因素等都必須列入鑑別診斷 .

在生物精神醫學的發展下 , 已有某些證據顯示它是由於大腦細微功能欠佳 , 以致在神經傳導物質的數量與運作上有所缺陷 , 特別是在大腦前額部份 . 又因這種病變發生在生化生理的分子層面 , 所以腦波或電腦斷層檢查是無法檢測出來的 , 醫師只能經由病史 , 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來診斷治療 . 據研究人員表示:人體內的神經細胞是藉由多種神經傳導素來傳遞訊息 , 如:血清素 (Serotonin) , 多巴胺(Dopamine) , 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 乙醯膽鹼 (Acetylcholine) 以及丙胺基酸(Gamma- amino- butryic acid) . 可是實驗結果發現──多數過動兒腦中的化學物質有失衡現象 , 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之分泌均較常人為低 .《註:(1) 多巴胺負責傳遞腦部發出的訊息 , 與運動功能 , 注意力 , 記憶較有相關 . 諾貝爾得獎人Arvid Carlsson教授曾以一連串實驗證明 Dopamine 為腦中重要的神經傳遞物質 , 且此物質與巴金森氏症及許多精神疾病有密切關連 . (2) 血清素則負責調整心理情緒 , 可影響情緒控制 , 睡眠 , 攻擊行為.》

目前大部份在臨床上有治療的 ADHD 都與其它學習障礙有共同病現象 (co morbidity) , ADHD 可能同時併有學習障礙 (15-25%) , 語言疾患 (30-35%) , 行為規範障礙 (15-20%) , 對立反抗症 ( 高達 40%) , 情感性疾患 (15-20%) , 和焦慮疾患 (20-25% . 有抽搐疾患的兒童高達百分之六十也有 ADHD . 記憶認知歷程 (cognitive processing) , 有條理 (sequencing) , 動作技能 , 社交技巧 , 調整情緒反應和對規範的反應出現障礙很常見 , 睡眠疾患也很常見 . 在美國盛行率約介於2% 到 11%, 男生與女生的比率約介於2:1 到 4:1 之間.

ADHD孩子包含了三大特徵,注意力差 , 活動度高 ,衝動控制差 , 要確定孩子是否為ADHD , 必須經由專業醫師診斷 , 其認定標準有一定的嚴謹度及客觀性 , 同時更非所有過動兒都具有以上所陳述的三種特徵 . 診斷ADHD的困難之一是它常合併其他問題 . 例如 , 很多患者有ADHD的孩子也有特殊學習障礙,最典型的閱讀和數學 . ADHD本身並是特殊學習障礙 , 但因為它會影響到專注的持續力和專心度 , ADHD會讓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要在學校有良好的表現更加困難.

ADHD的症狀與特性:

   一.注意力不集中

  • 面對感覺和觸覺的問題 , 無法控制自己的動作/手眼不協調
  • 不懂得把動作和語言聯繫在一起因此也是不能完全的遵照指示
  • 無法注意細節而且粗心犯錯
  • 容易丟掉或忘記東西
  • ADHD的孩子因腦部傳導物質失衡 ,常伴有前庭 , 觸覺 , 肉關節動覺平衡 , 動作協調的功能性障礙 , 容易產生分心 , 煩躁與過動的情形
  • 感覺知覺障礙及專注力不足 , 所以ADHD孩子對自己與物件的距離缺乏靈活
  • 因感覺知覺有障礙也造成他們的性格比較固執,生硬和少變化 , 他們只能接受一種方式
  • 可能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他們喜歡的活動或事物上 , 但要特意且有意識的專注去安排和完成工作或學習,新的事物則有困難
  • 容易被不相關的聲音 , 或看到的東西分心
  • 基於缺乏專注力 , ADHD孩子面對語言障礙 , 以致到了3-4歲都還不能講出一個簡短的句子 , 影響孩子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
  • DHD孩子在團體中個種表現經常不如人意 , 以致會有自信心低落 ,人際關係挫敗 , 得不到成就感等困擾 , 嚴重者甚至還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傾向

   二.過動

  • 無法坐著不動/可能會在座位上扭動或在室內晃盪或者他們可能不停地晃腳 , 碰每一樣東西
  • 行為動作 ,平衡協調能力易發生障礙
  • 過動的青少年和成人可能感到極度的坐立不安 , 他們可能很煩躁 , 或一次同時做好幾件事情 , 而從一個活動跳到下一個
  • 成人的症狀通常被誤認為是由於壓力的生活所造成

   三. 衝動

  • 感覺,知覺障礙似乎無法控制他們立即性的反應或是在他們行動之前先想一想

ADHD孩子如果沒有被發現 , 往往被當成不聽管教的壞孩子 , 可能在家中或學校受到相當嚴厲的管教 , 但對他們而言並非事故意不聽 , 而是由於大腦方面的缺陷無法達到大人們的要求 , 長期下來會形成他們與大人關係的惡化 , 加上客業成就受阻 , 人際關係不佳 , 會讓這類孩子在成長中產生出其他的問題 , 如憂鬱或反社會等傾向 . 因此我們應該對這樣的孩子及父母們給予更多的協助與鼓勵.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 DSM-IV 給予 ”過動症 “ 臨床診斷標準如下:

一 .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1. (1) 或 (2) 有必須出現下列2 種類型 (1) 或(2) 當中任何 一類的症狀才能診斷為ADHD:

    (1)下列9 項注意力不集中 (Inattention) 症狀中 , 出現大於或等於6 項 , 且症狀持續出現至少6 個月 , 足至以達到適應不良且造成與其應有的發展程度不相符合 , 才稱為注意力不集中.

二 . 注意力不集中(inattention)

  •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 , 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 在工作或活動遊戲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 無法完成老師 , 家長或他人交辦的事務 , 包括學校課業 , 家事零工 , 或工作場所的職責 ( 並非由於對抗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 缺乏組織能力
  • 常逃避 , 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用腦力的工作 : 如 : 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須的東西 如:玩具,鉛筆,書等
  •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 , 需大人時常提醒
    (2)下列 9 項過動及衝動 (Hyperactivity-Impulsivity) 症狀中 , 大於或等於6 項 , 且 症狀持續出現至少6 個月, 至足以達到適應不良且造成與其應有的發展程度不相符合 , 才稱為過動及衝動.

三 , 過動及衝動

   {過動} (hyperactivity)

  • 坐在位上無法安靜的坐著 , 身體動來動去
  • 在課堂中或其他須乖乖坐好的場合 , 時常離席 , 坐不住
  •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應的跑, 跳及爬高等 ( 在青少年或成人可僅限於主觀感覺到不能安靜)
  • 無S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 經常處於活躍狀態 , 或常像 ”馬達推動’ 般四處活動
  • 經常說話過多

   {衝動}(impulsivity)

  • 問題尚未問完前 , 便搶先答題
  • 不能輪流等待 (在需輪流的地方 , 無法耐心的等待)
  • 常中斷或干擾他人 (如 : 冒然插嘴或打斷別人的游戲)
  1. 某些過/衝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 會在7 歲前就出現
  2. 某些症狀在大於或等於 2 種情境下出現 : 如 : 學校 , 工作或家裡
  3. 上列症狀必需有明顯證據造成社會 , 學習或就業的障礙
  4. 需排除有廣泛性發展障礙 ,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異常及情緒障礙 (如:情緒異常, 焦慮, 分離情緒異常)